首页游戏攻略文章正文

论语第十七章原文及解析

游戏攻略2025年04月05日 08:21:377admin

论语第十七章原文及解析《论语》第十七章题为"阳货篇",是记录孔子与弟子、时人问答的重要篇章,共收录26章内容。作为儒家经典的核心部分,阳货篇涉及仁政、礼制、教育、为政等多方面思想,其中"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&q

论语十七章原文

论语第十七章原文及解析

《论语》第十七章题为"阳货篇",是记录孔子与弟子、时人问答的重要篇章,共收录26章内容。作为儒家经典的核心部分,阳货篇涉及仁政、礼制、教育、为政等多方面思想,其中"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"等名句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我们这篇文章将完整呈现该篇原文,并按章节进行白话解析,帮助你们深入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。

阳货篇全文

以下是《论语·阳货篇》完整原文(依据中华书局《论语译注》版本):

17.1 阳货欲见孔子,孔子不见,归孔子豚。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遇诸涂。谓孔子曰:"来!予与尔言。"曰:"怀其宝而迷其邦,可谓仁乎?"曰:"不可。""好从事而亟失时,可谓知乎?"曰:"不可。""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"孔子曰:"诺,吾将仕矣。"

17.2 子曰:"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"

17.3 子曰:"唯上知与下愚不移。"

17.4 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,曰:"割鸡焉用牛刀?"子游对曰:"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:'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也。'"子曰:"二三子!偃之言是也。前言戏之耳。"

17.5 公山弗扰以费畔,召,子欲往。子路不说,曰:"末之也已,何必公山氏之之也?"子曰:"夫召我者,而岂徒哉?如有用我者,吾其为东周乎?"

17.6 子张问仁于孔子。孔子曰:"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""请问之。"曰:"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"

17.7 佛肸召,子欲往。子路曰:"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:'亲于其身为不善者,君子不入也。'佛肸以中牟畔,子之往也,如之何?"子曰:"然,有是言也。不曰坚乎,磨而不磷;不曰白乎,涅而不缁。吾岂匏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?"

17.8 子曰:"由也!女闻六言六蔽矣乎?"对曰:"未也。""居!吾语女。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"

17.9 子曰:"小子何莫学夫诗?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"

17.10 子谓伯鱼曰:"女为《周南》《召南》矣乎?人而不为《周南》《召南》,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?"

17.11 子曰:"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"

17.12 子曰:"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"

17.13 子曰:"乡原,德之贼也。"

17.14 子曰:"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"

17.15 子曰:"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。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"

17.16 子曰:"古者民有三疾,今也或是之亡也。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荡;古之矜也廉,今之矜也忿戾;古之愚也直,今之愚也许而已矣。"

17.17 子曰:"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"

17.18 子曰:"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"

17.19 子曰:"予欲无言。"子贡曰:"子如不言,则小子何述焉?"子曰:"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"

17.20 孺悲欲见孔子,孔子辞以疾。将命者出户,取瑟而歌,使之闻之。

17.21 宰我问:"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旧谷既没,新谷既升,钻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"子曰:"食夫稻,衣夫锦,于女安乎?"曰:"安。""女安,则为之!夫君子之居丧,食旨不甘,闻乐不乐,居处不安,故不为也。今女安,则为之!"宰我出,子曰:"予之不仁也!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道丧也,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!"

17.22 子曰:"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!不有博弈者乎,为之犹贤乎已。"

17.23 子路曰:"君子尚勇乎?"子曰:"君子义以为上。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,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。"

17.24 子贡曰:"君子亦有恶乎?"子曰:"有恶:恶称人之恶者,恶居下流而讪上者,恶勇而无礼者,恶果敢而窒者。"曰:"赐也亦有恶乎?""恶徼以为知者,恶不孙以为勇者,恶讦以为直者。"

17.25 子曰:"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孙,远之则怨。"

17.26 子曰:"年四十而见恶焉,其终也已。"

核心思想解析

1. 人性论与教育观

17.2章"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"是孔子人性论的核心表述,强调后天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;而17.8章则系统阐述了"六言六蔽"的学习观,指出品德修养必须以学习为基础。

2. 为政之道

17.6章提出"恭宽信敏惠"五德治国理念;17.15章批评患得患失的"鄙夫";17.23章强调"义以为上"的勇德标准,体现了孔子"德治"思想体系。

3. 文化批判

17.11章批评形式化的礼乐;17.18章通过"恶紫夺朱"的比喻表达对礼崩乐坏现象的忧虑;17.13章指斥"乡原"为道德破坏者,显示孔子的文化批判精神。

学习建议

  1.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对话场景(如阳货、公山弗扰等人物故事)
  2. 对比不同译本(推荐杨伯峻、钱穆、李泽厚版本)
  3. 重点记忆17.2、17.6、17.8、17.9等核心章节
  4. 联系《论语》其他篇章(如里仁篇、颜渊篇)作系统理解

常见问题

Q:为什么孔子说"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"?
A:此句需放在先秦社会语境中理解,"女子"特指妾侍,"小人"指仆人,反映当时主仆关系的复杂性,不适用于现代两性关系解读。

Q:"性相近"与"上知下愚不移"是否矛盾?
A:前者强调普通人通过教化可以改善,后者指极端聪明/愚笨者难以改变,两者讨论角度不同,共同构成孔子的人性观。

Q:如何理解"天何言哉"的哲学意义?
A:这是孔子"无言"哲学的表达,强调身教重于言教,与道家"行不言之教"有相通之处,体现儒家对"天"的自然性理解。

标签: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原文孔子语录儒家经典

游戏圈Copyright @ 2013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备案号:京ICP备2024049502号-8